金融时报:G2比G20更重要?
1050 人阅读 日期:2009-04-03 07:17:06 作者/来源:(英国)FT中文网
4月1日,胡锦涛首晤奥巴马。这是此次伦敦G20峰会最受瞩目的双边会谈之一。有一种说法,将中美两国元首的会面称为G2峰会。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Robert Zoellick)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此前在《华盛顿邮报》上联名撰文称,没有G2坚实的成果,G20的结果一定会令人失望。在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经济严重减速的背景下,中美两大国的立场和互动,对全球经济未来的影响不言而喻。
从两国的高层往来看,中美关系发展平顺:奥巴马欣然接受中方对他于今年访华的邀请;两国还同意定期举行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中方由副总理王岐山,国务委员戴秉国带队,美方则由国务卿希拉里和财政部长盖特纳领衔。此前曾有猜测认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随着推动者——前财长保尔森的卸任而告终。
事实将证明,中美之间在经济及更广泛的议题上保持经常的高层对话,对全球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复苏至关重要。尽管两国领导人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工作关系,但全球金融危机对两国的经济、社会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两国关系中的一些潜在风险,很可能随着危机发展而升级。这些风险包括:
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抬头。中美两国都把推动经济增长作为政策重心,推出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但具体做法上,很可能令对方不满。出口在中国经济增长中一直占有很大比重,而奥巴马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写入“买美国货”(Buy America)的条款难免引发中国的担忧,而中国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决定也引发中国对外资态度有变的猜测。2008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2660亿美元,日前又推出提高出口退税率等短期刺激出口的措施,这些连同长期以来美国对中国存在价格补贴,汇率低估,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指责,都可能成为中美之间爆发贸易战的火药桶。
美国财政贸易双赤字,中国大量储备美元,同时买入美国国债,为美国双赤字融资的模式将难以为继。美国政府推出经济刺激计划,纾困金融机构都需要资金支持,预计2009年美国联邦预算赤字将达到GDP的10%,美联储“印钞票”买入美国长期国债的做法显示,美国政府可以动用的财政资源已近枯竭,只能以未来的通货膨胀为代价,发行货币。这势必严重稀释美元的购买力,作为美国政府最大的债主,持有74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的中国显然日益担忧。近来,周小川、王岐山连续公开表态,要求改变美元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同时,中国不愿看到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贬值,美国也无法接受中国不再购买美国国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目标很难一帆风顺的实现。
更深的层次上,今天的全球经济失衡,很大程度上也是中美两国经济模式的产物。中国的高储蓄,高出口背后,大量资金通过美国国债流回美国,通过高流动性和低利率,助长了美国政府和家庭的过度消费。虽然,中美都认识到这一问题,但中国扩大消费和美国减少债务的目标都很难在短期见效。
中美保持良好关系的意义在于,在经济危机中最大化双边对话和合作,减少爆发冲突的风险。例如,中美日前在南海发生对峙后,双方的对话机制有效地避免了冲突升级。历史的看,大国经济实力的消长,也会体现在其政治地位上,此次金融危机也势将改变今天的国际格局。新的对话机制将战略议题同经
济议题并列分设(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是对布什政府“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trategic Economic Dialogue – “战略”仅作为“经济”的修饰语)的一种发展。
最后,同过去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今天的G20峰会一样,由于国家间利益的不一致,会议能够取得的实际成果很可能远达不到解决危机的要求。但是,举行密集的会谈,寻找共识本身是一种必要的姿态,这有助于减少正面冲突,同时也是政治家给选民的一个交待——“至少我们在尝试”。
作者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经济事务评论员吴铮。(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译者/管婧)
(本新闻文章由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ftchinese.com)授权,转载在早报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