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之道 > 正文

董卿:她的笑容总是很“过年”


1975 人阅读  日期:2009-11-20 20:11:10  作者/来源:连载:魅力制造


6岁之前在上海,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6岁,到安徽淮北上小学,和父母团聚。小年只念了四年——连跳两级,即升入初中。初二时随父母迁到浙江嘉兴,直到高中毕业,考入浙江省艺术学院话剧系。

1994年专科毕业后,董卿进入浙江省话剧团,一年之后,她应聘到浙江电视台,当主持还当制片人,很快脱颖而出。一年后,又考入上海电视台。不久,顺利考上上海戏剧学院的
 
电视艺术系。1999年,董卿收到华东师范大学古典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

在上海东方台,做《相约星期六》的主持人,创下10%的收视率,却选择离开,去上海卫视。相继主持了《从星开始》、《新上海游记》、《海风伴我行》、《亲亲百家人》。可用中英双语主持节目。

2002年加盟央视西部频道民歌节目《魅力12》。2004年7月,董卿主持“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这一年,共主持了130多场晚会和文娱节目

2005年开始,主持央视春节晚会。

人生座右铭: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最喜欢的主持人:杨澜、倪萍。

业余爱好:看电影、读书。

欣赏的男性:智慧,健康,有一技之长,可持续发展的。有真情,有责任心。

最崇拜的人:普京。他有着鹰一样的眼睛,走路的姿态也很有男性的力度。女性的力量虽然不需要外在的表现,但我渴望有力量的人。

生命仿佛驿动之旅,每一次,都载着我的憧憬离开故地,去往一个陌生但却绮梦迷离的地方。我父母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淮北的一个县城工作,我在7岁之前,和在上海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该上小学了,父母接我到淮北和他们一起生活。

但在记忆深处,上海就是我童年的天堂。每年,最梦寐以求的事,就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回上海过年。从淮北乘硬座列车到上海要12个小时,大约在凌晨2点钟到达上海。一路上,甚至没有座位,只能买一张站票,年幼的我仍然为此兴奋不已。我靠在座席边或者在车厢连接处站着,晃晃悠悠,有时候大人不忍心我一个小姑娘站那么久,便挤一挤让我坐下。有时候,我实在又困又累,就蜷缩地躺在座席的底下。没有人知道,我的梦在飞。不管怎么样,为了回到梦中的上海,这一切都是值得的。那时候,爷爷奶奶的住房也不宽敞,我们一家三口回来,就要打地铺。可是,对我来说,一切还是令我痴迷。

对上海向往,成为童年遥远而执著的渴望。

1995年,上海东方台招聘主持人的消息,让我重新萌生了上海梦。当时我在浙江电视台干得正欢,但人生仿佛就是一个驿动之旅。

我把自己的录像带寄到了上海。一个多月后,接到了上海东方台的复试通知。从杭州兴冲冲赶到考场,天啊,参加考试的有800多人,而且是编导和主持人一起考,报考主持人的,有很多人从业经验丰富。考完试,我回到浙江台,三个月没有得到任何音信。我以为没戏了。可偏偏这时候得到了参与最后面试的通知。

父母得知消息,也非常兴奋,他们来到杭州与我会合,又陪同我一起到上海面试。这次主持人招聘面试,只剩下9个人,其他人从业经验都比较丰富。我知道,自己能得到最后面试的机会,已经相当幸运,对最后的录用并不抱太多希望。也许正是因为没有压力,表现得轻松自如。考试结束,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悄悄问了一句:“你要到上海,浙江会不会放你?”

虽然没有得到确认的消息,但我的父母觉得这句话很可能是录取我的一个信号。果然,不久之后,我便得到了录取通知。

从浙江电视台到上海东方台,是我走向梦想极地的一次启程。

在上海东方台的两年多时间,我完成了主持人职业生涯的第一次飞跃:在业务上,接触到全新的电视理念,在个人的气质形象上,也完成了一次由蛹化蝶的转变。

记得刚到上海东方台的时候,有人好奇地问我:“你是不是游泳运动员退役的啊?”我在学校的时候,酷爱中长跑,身材显得健壮,胳膊也粗,一点儿也没有淑女风范。初到上海,还是有些水土不服,再加上是新人,没有经验,一时间成了“打杂”工,哪个组有事都会叫我去帮忙,但就是没有节目请我来主持。

闲着没事儿,就去读书。1996年7月,我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电视系,再次回到了校园。

那是我最快乐的一段时期,过着没心没肺的日子,每天念书,听音乐,逛商场,虽然没节目可做,人却飞扬起来,从里到外蜕变着。

1996年春节晚会,总导演张晓海采用了京、沪、陕“三地互传”的形式,在上海,有一个晚会的分会场,主持人是袁鸣。闲来无事的我被派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事儿:催场。干这份差事,我还美滋滋的:能和姜昆一起吃饭了,多大的腕咱也不怵了。我没有想到,五年以后会怎么样,更没有想到十年之后的2005年,自己会成为央视春晚的主持人。

都说女大十八变,那两年,女孩子爱美的天性也充分展现出来,我会淘来适合自己的服饰打扮自己,同事们不经意间发现,那个曾经的丑小鸭终于出落成一个灵灵秀秀的小美女了。

很快,机会来了。《相约星期六》是东方台推出的一档电视相亲真人秀节目。这类节目在当时风靡一时。当时我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虽然东方台当时也有袁鸣等颇有名气的主持人,但台里决定启用我。果然,《相约星期六》迅速蹿红,收视率达到10%左右,在东方台名列前茅,我成为台里的当红花旦。那时候,走在上海的街头,总是被人们认出来,哇,心里美滋滋的。

就在我渐入佳境的时候,上海卫视台成立了。这是一个全新的上星频道。虽然当时创作环境比较差,资金和条件也并不好,但我为它的前景所吸引,不会患得患失,我愿意去做一个创业者。

任何新的事件都会有一个成长期,新成立的频道也面临着初创时期生存的艰难。它没有资金自办节目,而是以包装播出为主,主持人被闲置了。这令我一筹莫展。当时,我是积极请缨来到上海卫视。当时在《相约星期六》人气攀升,有了一些知名度。但因为年轻,没有什么是不能失去的,也因为年轻,我并不知道,要等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栏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时候,观众时常来有来信,有的是批评台领导为什么放着这么好的主持人闲置不用,有的责备我对自己的事业不负责任。

但已迈出了这一步,是决不能往后退了。东方台的《相约星期六》照样红红火火,而自己很快就被观众遗忘了,我心里极为郁闷。怎么办?又闲了,那就再去读书吧,为下一次启程做些储备。

1999年4月,我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研究生班,继续念书。选择古典文学专业,是父亲的建议。我父亲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他认为要做好主持人,文学的底子要深厚。

这时候,我有着大把的时间,充沛的精力,我所能做的,就是丰富自己,提升自身的素质。读书,健身,看碟,成为我生活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件事,就是攻读英语。当时,杨澜、袁鸣等一批有留学背景的主持人,英语水平都比较高,而在上海这样一个开放的城市,英语也是一个工具。我每周都去上英语课,还特意请了英语教师,那段时间英语水平迅速提高。虽然没有用武之地,但我时刻准备着。要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要临时抱佛脚就晚了。

2000年,上海卫视的运作逐渐走入正轨,开始自制节目了。《从星开始》是我重新启动的一个信号,从此,台里开办的几档节目,都由我来主持,是啊,人都闲了这么久,好像是要给我补偿。

《从星开始》是文化名人访谈节目,我很快进入状态,节目的收视率不断攀升。每逢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的大型节目,几乎成了我的专场,大型节目主持经验也不断积累。 

特别是上海卫视与悉尼歌剧院合作的《上海悉尼歌剧盛典》,我所有的一切积累都用上了,一点儿也没有浪费。我是用英语主持的,双语的优势凸显出来。

2000年是我在上海卫视收获的一年。我把自己《从星开始》的一期节目和歌剧盛典节目的录像带剪辑出来,寄到了金话筒奖评委会。

在2001年“金话筒奖”评选中,那一盘录像带获得了评委的全票通过。

人生的这一段行程,我并没有刻意设计,船到桥头自然直,当时我就是顺水推舟,走过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驿站。

但这时候,我已不是那个“没心没肺”快乐无忧的小姑娘。我在心里酝酿着新的突围。

做了六年节目,轻车熟路,信手拈来,这一切,都让我失去了最初的兴奋。而父母,则催着我谈婚论嫁。

何去何从?去北京发展?出国深造?我有些举棋不定。

在江苏常州市红星大剧院领完了“金话筒奖”,我就把它束之高阁,一切又要从零开始了。

我甚至在新东方学校报了英语培训班,准备出国考试。

但恰在这时候,我接到了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李欣打来的电话。李欣告诉我,央视为筹办西部频道,正在向全国招聘主持人。

我并不知道,命运的力量来自何方。

原来,在我两年前参加金话筒评奖的时候,我曾给诸多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互相打探:这个女孩子是哪儿的?而作为评委之一的尹力,当时的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副主任,也格外看好我。

时过两年,当他负责筹办西部频道的时候,便特意推荐了我。

我面临着又一次命运的抉择。又是一个新的频道,而更大的诱惑是:中央电视台。不管是不是新频道,不管是不是我几乎没有任何了解的西部,我还是更看重央视抛出的橄榄枝。

来到北京试镜,自然,成绩相当不错,我成为《魅力12》的主持人。

那时候,上海的栏目还在继续,我像几位同在上海和北京两边主持的海派上持人一样,当起了空中飞人。

2002年的初春,我来到北京,一头扎到了演播室。那时候,我对北京的气候还不适应,没想到北京的春天那么冷,我穿着单薄的衣服,穿越到北京的南城录像。每天录像十多个小时,一录就是几天。白天录完像,晚上还要查资料,背稿子,整天足不出户。一旦进棚,我就进入了一种封闭的录影状态,非常亢奋,乐此不疲。在北京,我分不清东南西北,也不知道西单、王府井,只知道梅地亚和中央电视台影视之家。

很快,我开始喜欢上了北京。我喜欢吃面食,酷爱北京的饺子、面条和大饼,影视之家的伙食非常对我的胃口。

后来,《魅力12》的制片人告诉我:这档节目在西部频道最被认可,领导希望我能留在西部频道。

曾经的上海梦,已无悬念。

我的父母也快到了退休的年龄。按照他们的计划,女儿已在上海落脚,买了房添了车,他们二老希望退休后回上海和我一起生活。回上海,也是他们大半生在外地漂泊的一个归宿。可是,我又要飞走了。

我可能是“驿命”吧,从小到大,没有在一座城市超过6年。

本来,在上海和北京两地跑,也并非两全其美之策,上海觉得不安心,北京也觉得不踏实。但现在,重新选择,一切归零,我一时难以决定。

在上海,我有稳定的收入,舒适的生活。为什么还要选择不确定的生活?

但,有梦就要飞翔。

我的父母深明大义,他们知道对于主持人来说,中央电视台和上海是完全不同的舞台。父亲对我说:三十岁还是人生的开始。

是的,我必须做出一个决定,一个我将来不会后悔的决定。

那意味着,我一切要把自己清零,重新去打拼。

人在得到一些东西之后,往往会变得胆小,患得患失。不去北京可以吗?在上海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是自己内心的追求吗?

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2002年底,我打点好行装,离开了上海。虽然,我在上海有房有车有“粉丝”,可是,我必须放弃。

在北京,我什么也没有。临时租的房子,暂住证,随身携带的衣物。还有,就是飞翔的梦。

那是最难熬的日子。举目无亲,除了节目组的人,一个朋友也没有。所以,那时候我特别热衷于邀请节目组的同事们一起吃饭。

上海还是常来常往,一个月要飞回去一次,逛逛自己熟悉的商场、书店,回来的时候总是满载而归。

当时,我还游离于央视之外,因为台里办公用房紧张,节目组在台附近另租了办公室和演播室,也没有办理进台的证件,所以,我很少到台里,那座高矗的大楼似乎离我非常遥远。但,我有一种强烈的想了解北京的愿望。

没有录像的时候,我就去八达岭长城、故宫、颐和园,认识北京的东西南北。

渐渐地,我认识了赵忠祥、吴郁、徐晶等电视界前辈,他们给了我很宝贵的建议,而我也在气质、语言、临场感觉等方面越来越圆熟。

到了2004年初,音乐频道开播,戏曲音乐部主任郎昆策划了一个古典音乐晚会。他想起了当年合作过、如今“漂泊”在北京的那个上海女孩儿。他一直关注着我,于是,音乐频道的开播特别节目上,主持人就是朱军和我。

我抓住了每一次机会,不辜负每一次对我的选择。虽然当时我并没有一下子被广大的观众熟悉,知名度也没有火,但台里各部门的领导,以他们特有的敏锐,发现了我的潜质。踞足而欲跃,展翅而欲翔,我相信,在央视,这样的机会迟早会来。

2004年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即将开锣,文艺中心主任朱彤希望启用一位新人做女主持人。他曾经看过我主持的节目,印象比较深刻,于是把我作为这个大型系列节目的候选人。因为要连续播出30多场,是文艺中心的重点节目,为了稳妥,他要找我谈谈。

要做这么大的节目,是我职业生涯中前所未所的。领导要接见,至关重要啊。可是早晨一下楼,我懵了:天上灰蒙蒙(加水旁),下着雨,出租车一辆接一辆,但个个满载,左等右等,就是没有空车。我心急如焚,真恨不难长上翅膀飞到台里。第一次见领导,总不能一副狼狈、邋塌的样子吧?再说,迟到了也很不礼貌啊。我迅速冲进对面的小店,买了一把雨伞,又冲到大街上,“抢”到一辆出租车,终于在超过约定时间10分钟的时候,赶到了台里。

和领导谈完话,走出大楼,天空居然一扫阴霾,放晴了。我觉得自己的心情也和天一样晴空万里,心里欢呼雀跃,走路都蹦蹦跳跳。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不仅是央视文艺中心的重点节目,也为全国观众所瞩目,连续30多场现场直播,太让我兴奋了!默默的努力之中,好像有上天眷顾,我抑制不住兴奋,马上给妈妈打了电话:“有好多场直播晚会找我来了!”这样,我的关系也从西部频道转到文艺中心。

30多场连续直播的全国青年歌手大赛,是我第一次担纲的重头大戏。工作量大,每天连轴转;心理压力大,场场都是3小时的直播。但我仿佛越是有压力越是兴奋,人一站在台上,就两眼放光,神采飞扬。晚上10点半结束直播后,先等领导开“大会”,拿出意见,再跟着导演、策划人员一起开“小会”,总结本场节目得失,讨论各工种安排,布置下一场录像,我还要和出题的专家一道道核对题目。开完会每每到夜里三四点,一直到回家,我还沉浸在节目的兴奋之中,琢磨自己的表现,温习现场要考歌手的题目。每一场我都要求自己一丝不苟。实际上我是一个苛求自己,追求完美的人。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又要到台里参加播出前的协调会,彩排,化妆,再直播。

周而复始,所有的人都觉得我工作强度太大,太辛苦,可我竟乐此不疲,每天都精神百倍,斗志昂扬。我是憋了一股劲,从1994当主持人,十年了,这30多场直播,我感觉是:过瘾!

终于有了机会,要用自己的百倍努力,回报给了我机会的领导,导演,我不愿意他们失望,内心充满了感恩。

全国青年歌手大赛让许多观众认识了我,而经过了这次火力集中的直播,我也成熟了许多。

我沉迷于工作,追求事业的女人是美丽的。我生活当中所有的快乐、所有的满足感、所有的幸福感几乎都是在舞台上获取的,当舞台上的灯光亮起的时候,当镜头对准你,当无数双眼睛看着你的时候,那一刻特别的欣慰。一旦离开这个环境,生活的一切都变得好像不那么重要了,我可以素面朝天出门,随便吃一点东西,每天能够睡上几个小时,就会精力百倍。我狂热地迷恋从一个舞台到另一个舞台的感觉,已经到了像飞蛾扑火一样的狂热。我的外表给人感觉是稳重,但我内心深处的那种力量却生生不息。仿佛生命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那一刻。我喜欢这种压力之后的完美释放,即使精力到达极限。

2004年是我最丰收的一年。大致算了一下,这一年我做了130多场晚会,包括10多期《综艺大观》,就像穿上了红舞鞋,乐此不疲地工作着。

《综艺大观》曾经是一个星光璀璨的栏目,历任主持人曾经有倪萍、周涛等。我曾是这个栏目的忠实观众,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然会成为它的主持人。幸运地进了《综艺大观》,成为它的最后一棒主持人。而更为幸运的是,随着文艺中心的改版,由《综艺大观》脱胎换骨的《欢乐中国行》,气势如虹,火爆异常。它风靡全国各地,我也通过激荡欢乐塑造自己百变魅力女郎的形象。

从此,《中国欢乐行》成了我最恋的家。有了这个家,我再没有漂泊的感觉,不再恐慌,我知道,只要自己努力,用心去做,就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奔放的激情。

在《欢乐中国行》现场,当录发出《跟我出发》的邀请,当我唱着“和我一起尽情欢乐,准备好了吗?跟着我一起向快乐出发,从此什么都不怕,跟着我背着音乐的行囊,现在就出发”,欢乐的行程便由此展开。闪光灯、彩色的纸礼花、人们狂热的呼喊和掌声,都应和着我心中的无限欲望。

到央视两年多,我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虽然2004年我做了130多场晚会,但主持春节晚会,没有想过。一天,我突然接到春晚剧组一位导演的短信,通知我参加春晚主持人的会。我感到很意外:难道,自己真的入选了?外界的一些传闻自己也听到了,可是,并没有领导通知我。我将信将疑地回电话给那位导演,确认自己成为春晚主持人。

想起当年和父母一起在电视机旁看春晚守岁,我不禁笑了。现在,我就在站在春晚的舞台上了。

春晚主会场还有三位主持人:李咏、朱军、周涛。他们三人都多次主持春晚,不用说,早都举重若轻了。在我眼里,这个舞台是神圣的,对于初次在春晚亮相,我没有经验,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一切顺利。

彩排就要开始了。我的搭档们都淡定自若,谈笑风生,只有我,心里慌慌的,心里如同揣着一窝小老鼠,忒闹心。东张张西望望,一会儿去楼道里走走,一会儿到化妆间看看,唯恐有什么地方落空。终于,该上场了。我随着央视一号演播厅的舞台升出地台,依然惴惴不安,心跳得厉害。悄悄地左顾右盼,人家都一副大家风范,丝毫没有紧张。

彩排一共有七次,直到走了三四次场,我终于找到了感觉。这个舞台,虽然我不熟悉,但主持节目的临场经验还是不少的,春晚,对主持人来说,实际上是一种荣誉,一种认可。

也许,站在春晚的舞台上,就够了。不需要太多的话语,也不需要太多表现,只要表达出内心的快乐,喜悦,就成功了一半。

在晚会上的表现,我知道,应该是得体的,没有出现任何纰漏,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零点钟声过后,晚会快结束了,我特别兴奋,问朱军,问李咏、再问周涛,晚会完了去干吗?朱军说我家有一帮朋友等着我,周涛说我爸妈在家等我呢,李咏说我跟我媳妇已经买好了去度假的机票了。那一刻我有点不知所措。我全心全意地准备春晚,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安排。接下来我要一个人去面对一个人的寂寞,忽然间有一点点害怕。

回到家,我为自己煮了速冻饺子。边吃边看四套的重播,看得心放下了,踏实了。虽然曾是梦中的舞台,虽然第一次站在上边,也可以做到如此恰如其分。我觉得自己的笑容很“过年”,所以,速冻饺子的味道也感觉相当不错。

当得知我的年夜饭是在家独自煮速冻饺子,热心的观众不禁怜香惜玉,有的阿姨写信,让我一定到她的家里尝尝她亲手包的饺子,有的要给我当月老,为我牵线搭桥。其实,我明白,生活就是一种选择,不可能面面俱到,事事如意。我也期待着爱情,父母更是一催再催。我特别喜欢王安忆的小说《米尼》中所描述的人生场景:人生像一列行进中的火车,当它穿过燧道的时候,在黑暗中,看不到前方的路,而当它从燧道中穿出,一切豁然开朗的时候,已将至终点。人生只有两种态度,要么当机立断,要么顺其自然。工作上我可以当机立断,但在感情上只能顺其自然。我妈妈说:你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的确,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当舞台的灯熄了,便淡淡的有一种渴望。呵,有时候,真的好想谈恋爱,只是我再没有精力去实现。

即便工作再忙,每天都会保证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关于读书,我的“名言”是———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读书,能让人学会思考,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安静下来;读书让我很快乐。

我读中学时,母亲在每年寒暑假都给我开列书单,所以类似《红楼梦》、《基督山伯爵》、《简爱》、《茶花女》等国内外名著,我中学时代早都看过了。《三联生活周刊》我订了都快十年了,《书屋》也是我比较喜欢的杂志。

阅读是我的睡前的必修课。我必须有自己的空间。让阅读屏敝喧嚣,让自己的心空明澄碧。然后,我会再充实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我养成了自己的作息规律。每天都是十一二点才结束工作回家,还沉浸在工作的兴奋之中。打开音乐,一个人发呆。让音乐将浮躁洗尽。然后上网浏览新闻,大事小事轶闻趣谈。到了一两点,心静下来,便是我的阅读时间,总有一两个小时,而睡觉的时间就要到清晨三四点。这是我的生物钟。

人的每阶段都有不同的恐惧,不自知而已。6岁,我惧怕强迫自己洗碗的严厉父亲;17岁,我惧怕想念一个人的疯狂;27岁,我惧怕患得患失,惧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今,我在台上从容展现万风采千,而在半夜,还是会莫名惊醒,惧怕熟悉的舞台终要消失,惧怕自己疯狂追求极致——所以,我的前进动力是恐惧。

我依然恐惧。因为绽放绚丽的不仅是舞台。我想,每一天,都不应该草草地度过——它们是那些精彩乐章的序幕,是走向辉煌的必经的阶梯。

魅力招数:妩媚,还是妩媚。但绝非字典里的那个妩媚。她已经用睿智和优雅,把这个妩媚推向了得体的极致。所以,她散发出的就不仅仅是美丽。百媚,就是这样炼成的。

五彩交织的灯光映照着翩然起舞的青春,人生的光彩,在那一瞬如烟花,绽放夜空。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董卿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但只有她自己明白,十年磨一剑,为了这一天,自己已经奋斗了十年。

她并不追求一夜成名。在职业生涯的长跑中,她耐得往寂寞,也经得起大红大紫。

在中央电视台,她完成了自己主持人生涯的三部曲:从西部频道的《魅力12》,到文艺中心的《全国青年歌手大赛》,再到亿万观众瞩目的春节晚会。而从2005年的春晚再到2006年的春晚,同样是一次跨跃:第一次要上春晚,人们推测,央视实力不俗的“新秀”董卿将成为“热门人选”,而这一次以实力问鼎主持人生涯的极峰,便有了到2006年,人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春晚主持人非董卿莫属。所有的快乐,都凝结在舞台。她为工作而疯狂,而痴迷,仿佛这是她的一切。终于,她在散发着这个舞台上夺目的光彩。

对于主持人,春晚是一种荣誉。当她站在这个舞台的时候,便是对她的最大褒奖。如果说成功,这只是她成功的一次验证。她成功了。从2002年加盟央视,短短三年,她站到了主持人的最高舞台。

在最耀眼的时刻,炫放生命的华彩,而每一周的《欢乐中国行》,也是一个绚丽的大舞台。她用心地体会,慢慢地琢磨,与节目越来越贴近,越来越融合。过一段时间回过头来看自己主持的节目,她就会发现自己在一步一步向前走,越来越找到游刃有余的感觉。

每次在现场面对上万观众,主持人的激情与观众的热情交织互动,同时她又必须考虑到电视机前的观众,让自己的风格能两者中找到平衡。今天,站在舞台上的时候,她终于有了一份自信:这个舞台属于自己,自己也能够倾情舞台。

穿越时光的纱幔,她听到了掌声的潮涌。2004年,董卿做了很多晚会,她没有沾沾自喜,相反,她对自己有一种苛求。每做完一场节目,心中总是不禁有些恐慌,疑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表现,不断让自己警醒。虽然春晚成为自己文艺晚会主持的里程碑,但她知道,这仅仅是一场晚会。面对它的荣誉,她诚惶诚恐。她是清醒的,越是当别人赞扬的时候,她越是反省自己,同样,当遭遇批评的时候,她也不会妄自菲薄。

长发随风飘逸,华衣如云流彩。在舞台上的分分秒秒,让她充满喜悦,她仿佛为舞台而生。

虽然没有双翅,但她依然飞翔,这舞台,就是她的心灵和梦想可以纵情的天空。

成功启示:痴迷,继而沉迷。痴迷到站在镜头前可以兴奋的“斗志昂扬”,沉迷到她所有的快乐、满足感、幸福感都是在舞台上获得。沉下去,为了更快的浮上来。

最喜欢的书籍:

太多了。《红楼梦》《围城》《安娜卡列妮娜》《红与黑》《简爱》《罪与罚》《简爱》《茶花女》等等。茨威格、托尔斯泰、钱钟书等,都是我喜爱的作家。我喜欢那些以描述和细节见长的作家。

感谢妈妈对我阅读兴趣的培养。她虽然是学物理的,但酷爱西方文学,在中学的时候,我的书单都是中西方的文学名著。

人的成功并非都靠天份,很大程度上在于父母的耳濡目染,它对我的气质、性格有很大影响,他们给予的教育,阅读习惯的培养,让我受益终身。

不读书就像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

我喜欢逛书店,即使不买,翻一翻也快乐。

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读书就成为一件有趣而快乐的事。

我经常会发现自己缺什么,就会拾遗补缺。现在,每周要背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词。

外语由于闲置,有退步,也要抓住。

明年,要订一份《人民日报》。离时政远,但中国文艺离不开导向,要去了解新的政策。做为社会的一分子,在社会的舞台上,不能在某个领域是一无所知的。

影响最大的人:

父亲和母亲。父亲给了我独一无二的教育,我们父女从相貌到性格,就像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太相像了。同样倔犟的个性,让我们曾像一对誓不两立的父女,而对人生同样执著的追求,让我们惺惺相惜。

幸福的感觉:

站在舞台上的感觉,挺幸福的。大家想听我说话,喜欢我,我就是幸福的。

能付出是幸福,回报他人是幸福。

有人说,一个女人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是幸福的,我还无缘那样的体验。生活还在继续,将来我可能会有更多对幸福的感悟。

关于单身生活:

我喜欢莫泊桑的那句话,生活不可能像你想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的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像。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开车一个人,路上一个人,回家还是一个人,睁开眼睛仍旧一个人。20岁的时候,想30岁应该要成个家;30岁了,发现工作才起了头,而感情,抓得住的只有一半。

在个人的生活上,花时间太少了,可以说几乎没有时间生活。衣食住行几乎不操心,得过且过。一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兼顾。

我对物质生活没有奢求,在单位有工作餐,录像的时候有盒饭,平时在台里买点熟食。

现在进入了最佳时期,精力旺盛,经验丰富,应该把全部精力放在台前。

人的一生,最关键的部分都勾连起来了。人生苦短,在舞台上的时光,也不过十几年,在能做的时候,一定要不留遗憾。

关于对爱情的期待:

没有。还有什么比工作更快乐?十七八岁的时候,因为某个人,心会喜悦得想飞,一个星期都在唱歌。现在蛮难有这样的冲动,这样投入。当然还是会喜欢,也会感到快乐。有时想起某句话或者某个眼神,也会觉得甜蜜不过。但和初恋不一样了。我想我真正成熟,就是发现: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它再不可能摧垮我。

我在感情上有些宿命,我相信上天一定会有安排,也许,有一天,他会突然来到我的面前。

其实我是一个感情稳定的人,会一直相处。但因为移师到北京,便注定了漂泊。

关于财富:

当然希望拥有财富。财富会给人安全感,让女性更加独立。

我并不是看重物质的东西,小时候,我会把自己小小储蓄罐里的过年的压岁钱都拿出来,买冰棒招待家中的客人。它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央视著名化妆师徐晶说,董卿是一个任何场合都不会穿错衣服的人。她追求简洁大方。

一方面是个人的审美能力,董卿喜欢看电影,对色彩和构图都非常注意。同时她也是一个苛求完美的人,有时候会为了一身衣服、佩饰跑遍半个城。

董卿关注服装的潮流,比如各种时尚杂志,专业的时尚频道,但并不是盲目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气质和节目的风格相吻合。

穿衣之道

要穿得得体、漂亮,首先应了解自己的肤色及身材特点,扬长避短。

肤色VS颜色

面色白皙:适合穿各色服装,尤其是红色和粉红色。

面色偏黄:适合穿浅黄色服装,不适合穿蓝、紫色的上衣,否则会使面色更黄。

面色偏黑:适合穿浅色服装,如乳白色、浅黄色。不适宜选用黑、红等深色服装。

面色偏灰:适合穿偏暖色的浅色服装,不适宜穿黑色、茶绿色的服装,这些色彩会使脸色更显得憔悴。

面色偏红:不适宜穿绿色等与红色反差太大的服装。

身材VS服装

X型美女:这类美女胸部、臀部丰满,腰部纤细,十分性感。穿衣服很好看,也容易搭配,最适宜穿低领、紧腰身窄裙和八字裙。

梨型美女:这类美女上身瘦小,腹部、臀部肥大。适宜穿宽松上衣,长度应遮住臀部,应避免穿紧身衣裤以及强调腰部的服饰。

平胸美女:适宜穿胸部有口袋或有复杂花样的上衣。胸前有褶皱或有绑带设计的以及横线条的衣服,也会使胸部看起来比较大。

短腿美女:适宜穿短上衣,应尽量穿裙装,并选取高腰款式。

娇小型美女:适宜穿直筒长裤,垂直线条的褶裙以及同色系的衣裤。不宜穿大图案、松垮的衣服。

职业装:正式场合应选择富有质感和较挺刮的服装。以西服套裙最适宜。不宜穿过紧或宽松和面料粗糙的服装。色彩以黑、灰、米色和咖啡色为佳,雅致、平和的浅蓝、驼色、淡黄色服装也不错。

晚会装:晚礼服以高贵优雅为基本着装原则,讲究细部的款式和精美的做工,以能体现女性的性感和娇美为佳。妆容与服装的色彩应一致。如穿紫色的衣服,眼影最好是蓝色和紫色,口红用紫色或玫瑰红。

拜访装:利落、整齐的发型,淡淡的妆容,少量的饰品,不过分暴露的服装是拜访装的基本原则。太过严谨和隆重的服装以及过于另类和怪异的服装都适合做拜访的装束。

优美仪态是这样产生的

许多漂亮的女同事对董卿的仪态赞不绝口,认为她的体态非常好,羡慕她站姿袅娜坐姿优雅舞姿轻盈。

一个优雅的女人,优美的体态是必须的,她不仅要具备站、行、卧的优美姿态,还应在日常生活中,如:提物、读书、打电话等表现出优美的姿态。应时刻注意以下体态问题:

1、 随时注意挺胸收腹。

2、 感觉身体成一条直线,头顶似被有物体牵拉。

3、 无论站、坐、行、蹲还是抬头、低头,胸、背应挺直。

4、 每天做伸展运动,以使肌肉线条变得修长。

坐的仪态:

如是坐在沙发上,臀部后面距沙发背约5厘米,背部靠着沙发,以大腿和上半身成直角为原则,并将双腿并拢,双膝紧靠,将膝盖偏向和你说话的人。如是坐在椅子上,应将双膝并拢,双脚尽量偏向左后方,大腿和上半身成大于90度的角,再把右脚从左脚外面伸出,使两脚的外线紧靠,这样你的身材就成S型,优雅动人。

走的仪态:

要想有袅袅婷婷的步态,必须两脚踩着一条线走。总的来说,步长小一些会更雅致一些。应做到:上半身挺直,收腹,脚要以腰部为轴转动,但腰不能摇摆。膝盖和脚要富有弹性,否则会显得全身僵硬死板。

上下车的仪态:

上车时要侧着身体进入车内,绝不要先把头伸进去。应当一边的膝盖弯曲,从腰部滑进车里,然后把另一只脚也收进去。下车时应移动到靠近车门的地方,一只脚先落地,另一只脚再伸出,头部随即伸出,立刻站起来。

小贴士:一分钟仪态训练法

1、 背部靠墙站立。

2、 把脚后跟、臀部、肩部、头部紧贴着墙站立一分钟。

约董卿采访,只得由她忙里偷闲。她实在是太忙了,短短一个月,竟然跑了6个城市,录了6场《欢乐中国行》,直跑得天昏地暗。终于,我们在梅地亚宾馆的茶苑会面。她穿得很随意,也没有化妆,职业气息扑面而来。

她追述着过往的日子,那清晰的印记,被描摩出来。人们会想不到,这样一个天生丽质的女子,她的话语中,竟多有哲学的气息。对人生的盘点,也多了几分透彻。

她说自己生活其实特简单,除了工作餐,就是上台里买点熟食。中央电视台院里靠东边有两间卖食品的小店,特别简陋,是铁皮的临时建筑。可是,里边有供应职工的蔬菜、半成品及熟食,卫生又方便。一天,我从台里的小店里刚买完菜,就见董卿驾着她的银色轿车过来,别无旁顾,直奔小店。

人生何为?如果美丽,如果智慧,如果有梦,就像董卿一样,去放飞!

——--巴丹采访手记

相关链接: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何珽律师、何震达律师在线 咨询电话:13957586839 | 技术支持:何珽 | 浙ICP备2021008149号 |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5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