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评论 > 正文

专家解读中共6.13高级干部会议:“非常规 大动作”


2198 人阅读  日期:2008-06-26 18:49:00  作者/来源:尚前名 汤耀国


中央召唤共克时艰

国际国内形势出现不少新的复杂因素、党和国家工作面临不少新的严峻挑战

6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会议强调,这次会议是在国际国内形势出现不少新的复杂因素、党和国家工作面临不少新的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召开的。

在中央党校资深党建专家叶笃初教授看来,这一高级干部会议具有“非常规”特点,是诸多重大而急迫事件催生的“大动作”。

中央强调,当前,抗震救灾工作进入安置受灾群众和恢复重建前期准备阶段,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进入关键时期,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形势逼人,任务艰巨,全党同志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必胜信心、全力做好工作。

居安思危大动作

震灾、经济与奥运,是此次会议的三大突出背景和主要内容。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经过前一阶段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但当前“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繁重”。

经济方面,今年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十分复杂的局面,不确定因素增加。”

办成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对国内国际的郑重承诺。困难和挑战不少,且“时间非常紧迫”。

此外,年初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314”事件、当前的多省暴雨洪灾,以及国际石油、粮食价格高企,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风险加大,等等,“忧患”成为整个上半年的主基调。

中央继续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风险的挑战。”因而,“一定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央召开了此次不同寻常的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的高规格会议。

此前5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已提出,“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并要求“切实做好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筹备工作”,已在原则上、方向上为此次会议定下基调。

在此次会议中,包括9常委在内的25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部出席,各省区市、中央各部门、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军队各大单位和武警部队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以中央委员、正部级干部为主体。列席会议的则有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北京奥组委等有关方面负责同志。

叶笃初教授对《瞭望》新闻周刊表示,若非特别重大而急迫的事情,不会有这样非常规的会议。

他指出,多年来,中央层面的会议已趋于制度化,如基本上一年一度的中央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部级干部专题研讨班等,程序、方法都比较稳定,有的由制度规定,有的为常年惯例,一般都在预计之内。

不过,在特别情况、特殊时期,中央也会召开专门会议,如革命年代和新中国建国前期常有中央扩大会议。

此次会议的紧迫气氛,又让这位老专家联想起其亲历的新中国建国初期一些会议。那时的一些会议,中央紧急召开,地方、部门迅速传达,“口号特别明确,动员性很强”。

“当前的严峻形势,需要全党一致行动,共克时艰。”叶笃初说。

中央和地方、部门首长齐集一堂,有利于统一意志,协调行动。叶笃初注意到,此次会议的务实程度很高,提出了很多具体措施和明确要求,可操作性强。

会议之后的当天或第二天一早,各地各部门即迅速在机关传达,中央精神“一竿子到底”。

在过去一个多月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中,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大限度地解救了被困群众,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初步得到安置,社会秩序保持总体稳定,来自中央的总结是,“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

当前,抗震救灾工作进入安置受灾群众和恢复重建前期准备阶段。有关权威人士强调,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繁重,不能有丝毫松懈。救治伤员、安置受灾群众、加强卫生防疫、防范次生灾害、抢修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工作千头万绪,灾后恢复重建更是需要长期努力完成的艰巨任务。

本着以人为本精神,中央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举全国之力,精心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扎扎实实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两个方面都要求坚持,以共同努力重建家园。

近期,抗震救灾中的对口支援机制备受国内外赞誉,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6月11日,国办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原则为“一省帮一重灾县”,期限为3年。

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地方,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加强协调,积极为灾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各种形式的支持,优先解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条件,夯实灾区自我发展的基础和能力。

为此,各支援省市每年须拿出不低于本省市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来支援灾区。

在灾区自力更生方面,中央也提出了原则性的指导,“注重把政府推动和运用社会各方面力量结合起来、把建设物质家园和建设精神家园结合起来。”

“科学规划、分步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另两项重建原则。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百年大计,中央要求从长计议,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须总体安排、分步推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充分听取包括地震灾区干部群众在内的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科学规划、科学设计、科学施工的前提下有重点、分步骤、高质量地推进恢复重建工作。

6月13日下午,以国家发改委为组长单位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大纲》,讨论了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范围等问题,通报了各专项规划和政策措施研究的工作进展情况。

纲举目张,灾区重建将有序、高质量地展开。

此外,根据中央精神,要组织力量对这次汶川特大地震以及抗震救灾工作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国情,更加有效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全社会灾害防范教育、完善应急体制机制,更加有力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

在这次会议上,中央再次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发展才能为我们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今年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0.6%,“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均衡,夏粮丰收已成定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财政收入持续增加,就业规模继续增加,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经济不利因素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但是,在中央看来,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十分复杂的局面:国内,从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到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再到南方出现的洪水,都是我们始料未及的。而国际方面,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同时,多国出现了高通胀压力,这些都增加了我国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

而在接受本刊采访的多位专家看来,突出的问题与挑战主要有四。

一是,通胀压力在加大。1~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8.1%。“虽然5月份CPI同比上涨7.7%,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但总的来看,今年上半年的通胀压力十分严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告诉本刊记者,“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普通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日常生活。”

也有专家表示,近期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持续攀升,再加上国际需求旺盛以及价格机制矛盾等因素影响,导致保障煤电油运供应的难度加大,因此不利于缓解通胀压力。

针对这种情况,专家指出,治理通胀,遏制食品价格上涨过快的势头,按照中央要求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注重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着力在治本上下功夫,千方百计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当前,尤其应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完善储备体系,确保重要产品和物资的有效供给。而确保供给,就必须全力抓好农业生产,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组织,确保夏收夏种顺利完成,抓好秋粮生产,力争全年粮食获得好收成。

二是,金融风险需要防范。“越南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警惕,”常修泽指出,自1986年起实行全面“革新开放”,越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而随着外资大量涌入,不仅扩大了越南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而且外资进入房地产、股市更直接推高资产价格,逐渐形成资产泡沫,最终引发物价的扶摇直上。去年10月,越南的消费CPI上涨达到12%;今年5月,CPI上涨按年计算达到25.2%。随着国际石油、粮食价格的不断攀升,越南的通胀愈演愈烈,形势发生逆转,泡沫开始破灭:从去年10月3日以来,越南股市已经下跌了64.25%;大中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平均下跌50%以上。

决策层的判断是,如果越南出现金融危机并向周边国家蔓延,有可能对我国经济带来一定影响。专家对此解释,比较可能的情况就是大量从越南甚至周边国家出逃的国际资本,为套利而涌入中国,在FDI(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外衣下,投机炒作资产价格,迫使人民币快速升值,进而全身而退,威胁中国金融安全。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应高度警惕。

事实上,热钱在4月份有加速流入的迹象。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热钱规模为123.6亿美元,4月份则高达501.6亿美元,而在去年一年中最高的4月份才有316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1~4月流入中国的FDI同比增长59%,但外商固定资产投资在减少,这可能意味着一部分来到国内的资金没有投资,而仅仅投向资本市场。“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金融监管,把握好金融开放的节奏和力度,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坚持资本项目不到合适的时机不放开。同时,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切实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

三是影响农业发展稳定、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不利因素增多。近一段时期以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位持续攀升,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偏重发生,动物疫病风险加大,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此外,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既影响了农产品供应,又增加了农产品需求,使供求矛盾加剧。”有专家这样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而随着国际‘粮荒’的继续发展,我国利用国际市场调剂的空间也在缩小。”

因此,接受采访的有关专家强调,实现农业稳定增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是抑制通胀和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基础。要通过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而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组织力度,确保夏收夏种顺利完成,抓好秋粮生产。此外,我国南方已进入主汛期,要努力做好抗洪救灾工作,尽力减少灾害损失。”

四是,部分企业经营面临困难。按照受访专家的梳理,困难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国际传导机制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美国持续蔓延的次贷危机不仅会拖累美国自身经济增长,也使得全球经济增势放缓,需求紧缩,从而导致中国出口订单减少。“一旦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减少,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可想而知。”常修泽说道。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国内企业原材料价格也水涨船高。“近期国际市场的能源、矿石、贵金属和粮食价格持续上涨,这必然使得中国进口企业成本增加。”常修泽还告诉记者。

对此,专家指出,关键的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常修泽称,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出现的各种变化,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机遇。“多年来,我们很多企业的发展遵循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缺乏足够的竞争力。目前,外需收缩、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正为这些企业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优化投资结构、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等诸多目标的实现。”

北京奥运会绝不仅仅是中国的奥运,更是世界的奥运。在中央的重要部署中,举办奥运会既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要确保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

“目前来看,北京奥运会筹办形势总体很好,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正确处理好了抗震救灾和奥运筹办的关系。”有关权威人士表示,汶川大地震后,国家及时调整了北京奥运会火炬境内传递方式,不仅使得奥运筹办氛围与抗震救灾形势协调一致,而且为我们成功举办奥运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团结一致、排除万难的精神再一次得以凝聚。国际友好力量对我国抗震救灾也表示了同情和支持。

但形势仍不容松懈。有关权威人士指出,前一阶段,由于国际社会普遍同情和支持我国抗震救灾,国内外敌对势力干扰破坏北京奥运会、借北京奥运会发难的活动有所收敛,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北京奥运会氛围不断升温,国内外敌对势力干扰破坏活动势必卷土重来。对此需要清醒地做好必要准备。

在正确处理好抗震救灾和奥运会筹办的关系的同时,按照中央要求,须精心做好有关奥运的外事工作、安保和宣传工作。

有关专家表示,曾有一段时期,境内外舆论较为关注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外国领导人数量多少。对此应当抱平常心,作为东道主,我们自然欢迎所有出席的外国领导人,不分国家大小与贫富,一视同仁、热情相待。同时,来不了的我们也不在意,不在这个问题上受制于人。

平安奥运是北京奥运会取得成功的最大标志,既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对所有出席奥运的运动员及国外友人负责,事关国家形象。中央要求,完善安保政策和应急预案,细化和落实各项安保措施,提高全社会安全防范意识,打一场奥运安保的人民战争。

良好的舆论环境对办好奥运会也至关重要。在展示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好形势,展示我国各族人民迎接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风貌的同时,也要让世界看到国际奥委会和其他有关国际体育组织对办好奥运会的期待,让世界看到各国人民期盼北京奥运会成功的心情。

相关链接: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何珽律师、何震达律师在线 咨询电话:13957586839 | 技术支持:何珽 | 浙ICP备2021008149号 |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5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