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 骨质增生
2222 人阅读 日期:2011-03-27 15:22:38 作者/来源:互动百科
骨刺
骨刺,学术名词为骨疣 ( Bone Spur ),不是一个医学上确当的名词,因为它既非完全由骨构成,也不尖锐如刺。医学上的正确名称应该是骨疣。骨刺是关节因种种原因造成软骨的磨损、破坏,并促成骨头本身的修补、硬化与增生,是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一般长骨刺就表示此人的脊椎进入老化阶段。然而, 骨刺并非老人家的专利,由于工作型态改变,许多人必须久坐、久站,若是加上姿势不正确,很容易年纪轻轻就使脊椎提早发生退化现象,而诱发骨刺的发生。
骨刺病理
骨疣是脊椎退化过程中所伴随的一种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脊椎构造也会跟着退化,当骨头与软组织接壤的地方因长期承受压力、拉力、损伤,造成脊椎与 脊椎间的软骨渐渐失去水分与弹性,致使骨骼出现退化性改变,这种骨骼退化性改变就会导致骨质增生,而形成骨疣。另外,反复活动或不适当的运动,也常会使关节部位的骨骼及软组织过度磨损,而长出骨刺。
骨刺症状
骨疣不见得一定会产生症状,要看是否有压迫到神经根或是脊椎,如果没有的话就不会有什么让人不适的症状产生。相反的,如果骨刺刚好压迫到附近的神经根或是压迫到脊椎,就可能会有身体僵硬不能灵活弯身、疼痛、红肿、麻痹、关节变形、肌肉无力等症状。
人体脊椎在长时间反复使用下很容易发生退化情形,由于年纪的关系,中老年人较一般年轻人容易长骨刺。不过,随着生活工作型态改变,像一些必须久坐、久站,长时间维持同一个姿势或是姿势不正确及反复使用某个关节的工作族群,如家庭主妇、老师、金融工作者、计算机族、工厂作业员等等,都可能因为过度使用及使用不 当,造成关节部位的骨骼与软组织过度磨损。因此,骨刺可以说是每个人都可能发生。
人体的关节活动久了也容易发生病变。骨疣一般好发于活动较频仍的关节,由于这些关节长时间反复使用,因此很容易发生磨损与退化的现象。而身体容易诱发骨刺生长的地方包括颈椎、腰椎、膝关节、脚跟,另外,手指跟手肘也是骨刺容易发生的部位。
骨疣会引起坐骨神经痛、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症、退化性膝关节炎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导致患者生活上的不适,甚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轻微的并发症状,可以休息或是遵循复健师的建议,做一些物理治疗来缓解症状。不过,当并发症严重时,就需要进一步接受手术治疗。
骨刺原因
骨刺属中医的"痹证"范畴,亦称"骨痹"。中医认为本病与外伤、劳损、瘀血阻络、感受风寒湿邪、痰湿内阻、肝肾亏虚 骨质增生病因等有关。
1. 病理学:不规则的软骨损害,在负重区域的软骨下骨硬化、囊肿,边缘骨赘增生,干骺端血流增加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
2. 组织学:早期软骨表面碎裂、软骨细胞增生、软骨面纵向裂开、结晶沉积,同时存在着软骨修复、骨赘增生;晚期出现软骨的彻底破坏,表现为软骨硬化、软骨消失及软骨下局灶性骨坏死。
3. 生物力学:关节软骨的可伸张性、抗压力、抗剪切力及软骨通透性降低。软骨水分增加,过度肿胀,软骨下骨硬化。
4. 生化改变:蛋白聚糖的含量(浓度)下降,其分子大小和聚集度改变,胶原纤维的大小、排列以及基质大分子的合成和降解均出现异常改变。
5.营养学:骨刺的根本原因是缺钙。是应力反应的结果。
骨刺预防
患有骨刺的老年人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得了这种病以后还能否运动, 怎样运动。
肯定而负责任地回答: 骨刺患者也需要运动, 但这种运动必须“适量”, 不能过于剧烈。从实践上看, 骨刺患者中有很多人是没有任何症状的, 这多与他们经常劳动、运动有关。经常运动和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能使骨变得粗壮, 而且即使患有骨刺其疼痛感也差得多。不运动的人, 肌肉血液供血不足, 往往造成肌肉营养缺乏而萎缩,肌内的弹性下降, 特别容易患骨刺,而且一旦染患, 其疼痛感强烈。
但是患有骨刺的人在运动中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 避免长期剧烈运动
长期剧烈的运动可使骨骼及周围软组织受力不均、负荷过重, 是诱发骨刺的原因之一, 也容易加重骨刺病情。
2. 把握运动的强度
在骨刺急性期, 疼痛加重, 要尽量减少受累关节的活动量, 患者可适当卧床休息, 通过休息来减少受累关节的机械性刺激, 这不仅有效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 而且还能为炎症的消散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3. 注意防寒
病情在恢复期间, 要避免受潮、受寒冷等环境因素刺激, 因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对关节、肌肉、神经等组织可诱发炎症的产生。如长期固定某一姿势工作的患者, 应注意在工间休息时变换一下姿势。
膝部有骨刺得适当运动
膝关节长骨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病,很多中老年女性都会得。有些严重的病人连蹲下上厕所都很困难。一般人认为,劳动或运动太多,会使关节附近的骨头过度磨损,并在磨损的部位长出骨刺。
由于这种观点,很多人认为,长有骨刺的部位活动越多,骨刺就会长得越大。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患了这种病的病人更要加强运动,认为再不运动,膝关节会越来越不灵活。说法不一,导致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不该运动,怎么运动才对自己的身体更好。
骨刺的发生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如类风湿病、骨折、骨骺炎,都可引起骨刺。然而在大多数人中,特别是中老年人,长骨刺常常无明确的原因,医学上认为这种骨刺主要是老年骨质退化引起的。对于这种骨刺,合理的运动和锻炼,不但不会加重骨刺的增长,反而有助于骨刺症状的消失。
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谨慎选择一些免于使膝关节负重的运动进行身体锻炼,不适合进行爬山、爬楼梯、反复蹲下等锻炼方式。散步时间也不能太长,最好控制在半小时之内。有些老人一遛弯就是一两个小时,这对患膝关节骨刺的病人是十分不利的,会加重膝盖疼痛症状。
要预防骨刺的发生其实不难,尽可能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如果无法避免可适时活动筋骨;平时也应注意坐姿及站姿,避免因为不正确的姿势,增加腰椎负荷;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日常的饮食对预防骨刺的发生也能有所帮助,因此可以多多摄取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而生物类黄酮可以预防自由基的破坏、减缓发炎反应、加速运动伤害的复原及强化胶质的形成,也能经由补充这些物质达到预防的目的。
吃药能使骨刺消失吗?当然不能。骨刺是一种骨骼因为老化而增生的一种现象,而吃药只能缓解症状,它达到的只是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消炎止痛等目的,不可能因为吃药就让骨刺消失不见,要根除骨刺,还是需要手术切除才行,否则,骨刺一样会存在,差别在于,它会不会引起症状,造成身体上的不适。
骨刺治疗
中医辩证治疗
在颈椎、腰椎形成的骨刺,如果有压迫到神经根或脊髓,才会造成上肢或下肢的疼痛和麻痛感,而这些骨刺大多是年老或劳动者其脊椎退化而造成,不过并不是所有 的骨刺都会压迫到神经。上肢或下肢的酸痛麻现象,可以先以药物治疗,或是利用物理治疗,如果症状严重到影响到生活质量,再考虑开刀也不迟。
内服药物通过肠胃吸收、消化、分解,最后通过血液循环,才可将药物输入送给局部,整个过程需要通过层层屏障才能到达病灶部位,然药效已所剩无几,因此效果极为缓慢且低效,且临床应用这些方法只能缓解疼痛症状,功能康复是无法逆转的,骨质修复更是无从谈起。而且口服药对肝、肾、胃肠损伤极大。因此选择 黄氏外用中药粉包,效果会更好,从外皮渗透,药物渗入骨质,也没有副作用,能彻底解决骨刺的痛苦。
中医膏药治疗
膏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等说法。由于膏药具有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备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等一系列优点。清代著名医学家说:“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 治里者,或驱风寒,或和气血,或消痰痞,或壮筋骨,其方甚灵,药亦随病加减,其膏宜重厚久贴。
中医膏药具有“驱风寒”、“和气血”、“壮筋骨”,利用传统膏药这三大特点,中医将其运用于治疗骨质增生等骨科疾病,临床结果表明,膏药治疗骨质增生,在中医治病求本、整体施治用药原则的指导下,往往获得令人吃惊的神奇效果。
传统黑膏药,以由川乌、草乌、细辛、杜仲、一枝蒿、乳香、没药、大黄、血竭、樟脑、冰片、老蒜、葱白、生姜等多味名贵中药经古法熬制而成,是遵循中药归经原则,运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的多味药物大组方,以发挥药材的良好功效。而传统膏药为代表,用于肌表薄贴,所以取芳香透达之药物,并加以引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活血,止痛,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效果,并通过药物的归经作用而调理机体阴阳平衡,扶正固本、改善体质,从根本上、全方位针对骨质增生病机特点而发挥疗效,从而达到彻底治愈该病的目的。
基本治疗方法
一、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充分发挥了药物的作用,但因导入药物为液体,易挥发,药效不持久,限制了该方法的治疗效果。
二、紫外线疗法:其治疗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杀菌作用;
(2)消炎作用;
(3)止痛作用;
(4)促进伤口愈合作用;
(5)脱敏作用;
(6)促进维生素D3的形成;
(7)调解机体免疫功能等。
三、按摩与牵引。适用于颈、腰椎骨刺症。按摩与牵引完全靠外力的作用,只对局部进行治疗却忽视了对人体内整体地调节,因此,只能起到暂时的止痛作用,而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四、针灸:针灸可通经活血并有止痛作用。可消除局部的水肿和炎症,但对骨刺来说,针灸只能起辅助作用。
五、西药治疗。目前西医对本症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常采用对症处理,如疼痛时可服一些解热镇痛的药;麻木者可选用B族维生素类药物;关节肿胀有积液者可给予局部抽取积液或局部封闭等疗法。但实践证明这些治疗方法均不理想,只是治标而不治本,病情易复发。
六、中药治疗。中药治疗骨刺,较之西药的最大的优点在于,从病理上进行根治。缺点在于,起效较慢或效果显著但流于秘方不为人所知。目前老百姓比较认可的黄氏外用中药粉包,效果很理想,没有副作用,能彻底解决骨刺的痛苦。
骨刺的家庭疗法
一、选择软底鞋 选择橡皮底的鞋子对足部较好(胜过皮制的)。穿得舒适比穿得好看重要。慢跑鞋是不错的选择。避免走在坚硬的表面上,例如水泥地、木板、或无地毯的地板。可在脚跟处加护垫,以减轻疼痛。
二、垫上泡沫软垫 软垫可减轻骨刺对周围的压迫,可以在软垫骨刺相应的部位挖一个洞。
三、热敷 如果疼痛的比较厉害,可用亚麻仁敷袋热敷。
四、泡脚 轮流用热水及冷水泡脚,对减轻症状大有好处,用冰按摩脚底也有帮助。
五、有选择的锻炼 你可以用骑脚踏车或游泳取代走路或慢跑,既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又不会伤及病脚。
六、减肥 偏胖是引发骨刺的原因之一,因此减肥也是刻不容缓。
营养与饮食疗法
合理搭配,不可单一偏食。饮食有度,不要做到饥饱失常。应戒烟、酒。
加强钙的摄取量,应进食高钙食品,如多食牛奶、蛋类、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必要进要补充钙剂。还要增加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如维生素A和D等。
应避免的食物 勿吃任何柳橙类水果,尤其是橘子、橙子。也避免糖、酒、咖啡。这些物质将阻挠复原过程,并扰乱体内的矿物质平衡。
避免长期剧烈运动
长期、过度、剧烈的运动或活动是诱发骨刺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对于持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过度的运动使关节面受力加大,磨损加剧。长期剧烈运动还可使骨骼及周围软组织过度地受力及牵拉,造成局部软组织的损伤和骨髂上受力不均,从而导致骨刺。
骨刺的危害
膝关节的骨质增生影响人体的活动,不利于平时的锻炼,因此,容易造成体重的不断增加; 反过来,体重的增加又加重关节的负担,加重骨质增生,进一步影响活动。大家知道,很多情况下适量的活动有利于内科疾病的控制,例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等。
骨刺与骨质增生
骨刺骨疣的产生 是脊椎因应退化而自行补强的一种现象,一般来说,如果没有压迫到神经的话,其实不需过分担心,随著年龄增加,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长骨刺的情形,而X光上出现骨刺也不见得就需要接受治疗,只有在骨刺压迫到神经引起其他症状时,才需要进一步接受治疗。
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症又称为增生性骨关节炎、骨性关节炎(OA)、退变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变化,而出现骨破坏,引起继发性的骨质增生,导致关节变形,当受到异常载荷时,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骨质增生常见病症及表现
骨质增生多发于中年以上。一般认为由于中年以后体质虚弱及退行性变;长期站立或行走及长时间的持于某种姿势,由于肌肉的牵拉或撕脱、出血,血肿机化,形成刺状或唇样的骨质增生;骨刺对软组织产生机械性的刺激和外伤后软组织损伤、出血、肿胀而致。
(1)颈椎骨质增生: 临床表现:颈项部有强硬的感觉、活动受限、颈部活动有弹响声,疼痛常向肩部和上肢放射,手和手指有麻木、触电样感觉,可因颈部活动而加重。不同的病变累及不同部位,就出现不同的症状,晚期可导致瘫痪。颈椎骨质增生严重者还会引起颈椎病性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胃炎、心绞痛、吞咽困难等。
腰椎骨刺侧位
(2)腰椎骨质增生: 好发部位,以腰三、腰四最为常见。临床上常出现腰椎及腰部软组织酸痛、胀痛、僵硬与疲乏感,甚至弯腰受限。如邻近的神经根受压,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出现局部疼痛、发僵、后根神经痛、麻木等。如压迫坐骨神经可引起坐骨神经炎,出现患肢剧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向整个下肢放射。
(3)膝关节骨质增生: 初期,起病缓慢者膝关节疼痛不严重,有可持续性隐痛,气温降低时疼痛加重,与气候变化有关,晨起后开始活动,长时间行走,剧烈运动或久坐起立开始走时膝关节疼痛僵硬,稍活动后好转,上、下楼困难,下楼时膝关节发软,易摔倒。蹲起时疼痛,僵硬,严重时,关节酸痛胀痛,跛行走,合并风湿病者关节红肿,畸形,功能受限,伸屈活动有弹响声,部分患者可见关节积液,局部有明显肿胀、压缩现象。
(4)足跟骨质增生:
足跟骨质增生易发人群是中老年人群,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足跟长期、慢性的磨损,同时足跟是人类承受压力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部位,老年人的足跟不知经历了多少难以计数的磨擦和冲击,所以很多老年人容易发生足跟骨刺。据临床观察,有的老人是两足同时或先后发病,但大部分发生在单侧。而一般在早晨起床刚下地走动时疼痛较重,走一会儿疼痛反而减轻,长途步行引起劳累后疼痛又会加重,如走路时不慎踩在砖瓦块上或下楼梯时,足部着地用力过猛,会引起剧烈疼痛。有时在足跟中央有一个压痛点,用手指触压疼痛剧烈。X光片显示跟骨有骨赘形成。
骨质增生患者应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也含有丰富的钙,经常吃,也有利于钙的补充,注意营养结构。
也可同时用食疗法配合治疗: 杜仲30克,淫羊藿10克,威灵仙25克、牛膝20g。分别研粉,后混合拌匀,再取猪腰子(猪肾脏或羊腰子) 8--12个,破开,洗去血液,再放入药粉;摊匀后合紧,共放人碗内,加水少许,用锅装置火上久蒸。吃其猪腰子,饮其汤,每二日吃1剂,每日二次,早晚空腹,可连用2-4周(孕妇忌用)。
由于骨质增生与肥胖、脱钙、维生素A和D缺乏有关,因此在饮食起居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尽量避免长期卧床休息。
二、进食高钙食品,以确保老年人骨质代谢的正常需要。老年人钙的摄取量应较一般成年人增加50%左右,即每日成分钙不少于1200毫克,故宜多食牛奶、蛋类、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必要时要补充钙剂。
三、超体重者宜控制饮食,增加活动,减轻体重,以利于减轻关节负重。
四、蛋白质的摄入要有限度,食物中过高的蛋白质会促使钙从体内排出。
五、要增加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如维生素A、B1、B6、B12、C和D等。
七大诱发因素
骨质增生症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关于本症的命名,国内外尚未统一。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常用腰部活动的重体力劳动者及运动员易患此病,最常见于膝、髋、腰椎、颈椎、肘等关节。
1.增龄 增龄是骨关节炎发病最强的危险因素。据尸检资料显示,从20岁开始约5%的人关节就有退行性改变,40岁时,几乎90%的负重关节都有或多或少的骨质增生改变。张乃铮教授等人对北京郊区2063名成人进行膝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6~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大于60岁年龄组有膝痛者中,骨赘阳性率分别为10.6%、14.8%、29 .1%、5 1.8%、78.5%,随年龄增长而阳性率增高。
2.性别 从资料分析在50岁以前女性比男性的发病率高2倍,但50岁以后两性之间基本相等。
3.职业 骨质增生与职业有关。长期反复使用某些关节,可引起这些关节患病率的增加。如铸造工的肘、肩关节,矿工的脊柱和膝关节,装卸工的膝踝关节,驾驶员的肩关节,修理工和纺织工的腕关节,芭蕾舞演员的跖趾关节,长期从事刺绣、打字、伏案工作者的颈椎关节,较长时间站位工作如纺织女工、营业员、迎宾小姐、仪仗队员的跟骨。以上这些部位因长期反复做某一个动作,使该关节经常受到磨损而引起骨质增生。1994年《风湿病年鉴》中指出,通过对年龄在50岁以上患有骨关节炎的109名男女病人与218名无骨关节炎的人相比较,发现每日蹲位或跪位超过30分钟或每日爬楼梯超过10层的人有明显的膝关节骨质增生高发病率。
4.种族遗传因素 英国人发病率最高而西非人最低,白种人比黑种人发病率高;伴有Heber den结节的骨关节炎妇女,她们的母亲和姐妹患本病者分别为普通人群的2~3倍。并且骨关节炎病人的HLA-A1、HLA-B8 的检出率增高。
5.体质因素 体重增加使本来已遭磨损的退化的关节再加上重荷,当然就更容易破坏,所以骨质增生多发生于负重较大的髋、膝、跟骨、腰椎等部位。另外由于关节疼痛,患者不自觉地限制了活动而使体重增加,相互影响又加重了关节病变。美国《今日关节炎》发表一份研究资料指出:通过跟踪观察30~46岁的1178名男性,发现超过标准体重20磅的人发生骨关节炎的可能性比正常体重者多3.5倍的机会。发生部位多是髋、膝关节。
6.姿势不良 如长期伏案工作者、睡眠姿势不良、枕头不合适者颈椎骨质增生的发病率特别高。这是由于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张力大的一侧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劳损,并由于颈椎的部分肌肉呈持续紧张状态,久之这些肌肉发生静力性损伤,进而使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引起骨质增生。也与颈椎关节长期受力不均,使压力(应力)集中于关节内的某处造成应力过度而损伤关节。
7.骨内静脉瘀滞及骨内高压 以骨内静脉瘀滞为特征的骨血流动力异常及由此所致的骨内高压,使动静脉压差缩小、营养血管的血流减少、营养障碍可引起骨小梁坏死,骨细胞坏死可能是诱发关节炎的原因之一。[1]
骨刺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
关节肿痛是骨刺“刺扎”引起的 一些人望文生义,以为骨刺是骨端如铁钉、竹刺样物深深地扎入组织,这是错误的。只有当骨质增生长期刺激,在骨刺周围产生了无菌性炎症,才会引起疼痛等症状。
误区二
骨刺越大关节肿痛越厉害 临床上常可看到有些患者双膝都长了骨刺,一侧骨刺很大,疼痛却很轻,甚至毫无疼痛;另一侧骨刺虽小,却疼得厉害。这是因为大骨刺并没有在骨刺周围引发无菌性炎症,而小骨刺却引发了。所以骨刺的大小与疼痛的程度并无直接关系。
误区三
多锻炼就不长骨刺 这种认识只讲对了一半。有实验表明,长期超负荷运动或劳作,不仅可加重关节面的磨损,而且还对关节产生高应力,刺激骨的再塑形,促使骨刺形成和软骨下骨硬化加快,加重软骨的退变。而另一方面,适当、正确的运动和劳动方式却可以预防或治疗骨性关节炎。因此,运动和劳动是一把双刃剑。
误区四
特效药能消除骨刺 骨刺成分和正常骨组织一样,有些吹嘘能溶解或除掉骨刺的所谓特效药,纯属子虚乌有。骨刺虽无法消除,但炎症却是可以消退的。只要消除了炎症,也就解除了疼痛。因此,治疗骨质增生的关键不是消除骨刺,是在于是否“永久”消除由于骨刺引起的炎症。
误区五
手术治疗胜过保守治疗 手术虽可切除骨刺,但应仅限于极少数压迫神经、血管、脊髓,造成严重功能障碍,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骨刺。因为手术本身也是一种外伤,对一些病人会造成无菌性炎症,甚至刺激骨质增生得更快。高达40%的病人,在15年之后会复发骨刺。所以,手术切除并不一定能断根。
相关链接:
2011-03-27 16:04:5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骨科 发表时间 |
|
[4楼]:
此外,骨刺与骨桥多生长在关节周围,而其他类型的骨质增生可表现在骨骼的其他部位。 骨刺由于存在的部位不同,还可表现为圆形、波浪形、梭形和不规则形等。骨刺可以向骨骼外侧生长,使骨骼变形、增粗;还可以向骨骼腔内或其他组织空间内生长,从而现现临床症状,例如,脊柱椎管狭窄的原因之一就是骨质或骨刺向椎管内增生或生长所致。 |
2011-03-27 15:57:1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骨科 发表时间 |
|
[3楼]:
此外,骨刺与骨桥多生长在关节周围,而其他类型的骨质增生可表现在骨骼的其他部位。 骨刺由于存在的部位不同,还可表现为圆形、波浪形、梭形和不规则形等。骨刺可以向骨骼外侧生长,使骨骼变形、增粗;还可以向骨骼腔内或其他组织空间内生长,从而现现临床症状,例如,脊柱椎管狭窄的原因之一就是骨质或骨刺向椎管内增生或生长所致。 |
2011-03-27 15:41:00 网友 |
|
[2楼]:
上海西郊骨科医院全国公益免费电话:400-820-2825. |
2011-03-27 15:27:30 网友 |
|
[1楼]:
亿惠康骨康贴 【主要成分】五味子、白菊花、白矾等。 【适 应 症】活血去淤,通络壮骨。对于颈椎、腰椎、膝关节、足跟、肘关节等部位骨质增生骨刺,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坐骨神经痛,髌骨软化等。 【使用方法】取出药巾,附着于贴片防渗层上面,贴于患处,每日3贴,每贴1.5小时。早中晚间隔贴敷。 【规 格】二十贴/盒,三盒/疗程。一般康复期为2-3个疗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