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银万国悲痛:救市无望 那就治市吧
2285 人阅读 日期:2008-07-21 18:42:14 作者/来源:东方早报理财一周
申银万国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 桂浩明
今年年初以来,随着股市的不断下跌,有关要求政府“救市”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在3月份的“两会”期间,更是有不少代表和委员提出了包括降低股票交易印花税在内的各种“救市”建议,并且在媒体上引发了一场有关要不要“救市”的争论。不过,当股市进一步下跌,而且在政府降低了印花税之后也仍然继续回落的情况下,有关“救市”的舆论倒是少了。这也许是因为,即便是竭力主张“救市”的人士,现在也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救市”对策。而广大普通投资者因为在下跌行情中损失太大,对股市的兴趣大为降低,自然也就不再指望什么“救市”了。
但是,市场的实际情况是明摆着的,行情出现了非理性的下跌,以至于权威的新华社、《瞭望》、《人民日报》等都刊发了文章来讨论股市问题,要求全力维护股市的稳定。当然,仅仅是有这样的舆论还是不够的,需要有实际动作。于是,就有了一个新的提法:“治市”。所谓“治市”,就是加强市场建设与监管,为其平稳有序的发展提供空间。从道理上来说,这是很正确的。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救市”只能是临时性的措施,短期内搞一下,以避免市场陷入危机,也的确无可厚非。但是从市场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毕竟不能够只是靠“救市”来保证其运行,需要市场自身力量发挥作用,体现出市场内在规律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治市”确实要比“救市”更重要,所以现在不少有识之士提出的口号是:救市不如治市。
那么如何来“治市”呢?我们说“治市”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应该有具体的内容。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个市场而言,虽然已经搞了十多年,初具规模,在市场建设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还是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要真正做好“治市”,确实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譬如说,新股的发行制度,从开始就一直为市场所诟病,现在的问题还不仅仅是在发行中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不够,客观上它还成为新的限售股的产出地,也就是因为发行新股,又带来了更多数量的限售股,从而对二级市场构成更大的压力。这个问题,在本质上是市场建设不到位的结果。再譬如,融资融券以及开设指数期货等,既能够提高市场的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也给投资者以锁定风险的途径,是成熟市场所必定需要的金融工具。但是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虽然讨论了多次,而且有关领导也反复表示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但始终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种市场建设方面的滞后,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市场缺乏回避风险的能力,给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再譬如,一般来说,政府还是需要保持对市场一定的干预能力,因此不少国家和地区有非营利性质的平准基金组织,也有银行向证券市场注入资金的机制存在。但在我国,这方面基本上还是空白。最近有媒体提出中国应该引入平准基金以便在市场失灵的时候进行干预,此番言论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响应。但回过头来看看,实际上在这方面还非常缺乏准备,因此建议即便被采纳,也不是在短期内可以实施的,这客观上也暴露了在市场建设方面存在不足。还有,这几年机构投资者发展比较快,当时的一个出发点是通过适当的政策倾斜,能够让它们较快地成长起来,成为稳定市场的重要力量。但现实情况是,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令人失望,在股市行情被看好的时候全力追涨,在行情被看淡的时候又大力杀跌,最高位是它们买出来的,最低位也是它们卖出来的。显然,这种状况的出现,不应该认为只是个别机构投资者的不成熟、不理性,更多的应该还是相关的制度安排存在缺失,而这也是市场建设中的问题,需要通过严格“治市”来解决。
在股市下跌中,当投资者不再寄希望于政府“救市”,而要求通过“治市”来解决问题,这应该说是市场的进步。“治市”当然也不是一句空话,它有丰富的内涵,需要有实际行动。如果在这方面有关方面的确有所动作,那么投资者对市场的未来,应该说还是会有信心的。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