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是自作自受
638 人阅读 日期:2008-07-27 09:38:42 作者/来源:胡忠信
邱吉尔带领英国度过二战危机,但战争一结束,选民就抛弃了他,因为承平时代不需要战时领袖。邱吉尔引用希腊哲人名言:“一个伟大的民族,对其领袖是无情的。”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也面临相同的命运,他成立“自由法国”抵抗纳粹,战后短暂执政后就下野,沉潜了十二年,迄阿尔及利亚危机才复出。戴高乐吸取历史教训再造第五共和,建立坚强中央政府体制,但1968年学运再起,戴高乐下野,退出政坛,人民对这位英雄两度展现绝情。
自1949年以来,台湾政治呈现独特的发展模式,蒋介石的独裁体制基本上与北洋军阀或欧洲法西斯主义没有两样。蒋经国承袭此体制,遇上了民主政治的萌芽,经过多番较量以后,开放党禁,为全面民主化开路,蒋经国也因此奠定了历史地位。
上任两个月支持度降低
李登辉、陈水扁都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民主化与本土化同时推动,李登辉博得“民主先生”名号,但也留下“黑金政治”后遗症。陈水扁是最没有包袱施行政治改革者,但自我中心,见识有限,八年执政下来将民粹政治操弄到极限,不但将民主运动的资产挥霍一空,还留下“贪腐、无能、恶搞”的形象,留待司法或历史家一一加以清算。
马英九打破了“外省人不可能当选台湾总统”的魔咒,以58%超高票当选总统,国民党又掌控了四分之三国会多数,马英九比李、陈两位前任总统有更多优势进行深化改革。但是,马英九“为当总统而当总统”,既没有明确的政治愿景,又没有强而有力的执行力,上任两个月以来,性格弱点就暴露无遗,所有民调无不显示,对马英九的“不满意度”已超过“满意度”,支持度也只有三成多,而中间选民的“不满意度”由10%飙高到50%左右。上述数据就显示,如同“李明博效应”,马英九的领导力、执行力亮起红灯,甚至冲击到公信力。
7月中旬重创台湾中南部的台风,把台湾的治水执行力做了彻底的检视,八年时间和1160亿元的治水特别预算等于行同具文,一点都看不出成效。要求马英九政府承担一切责任固然没有道理,但如同一个月前的钓鱼台主权之争,为什么不见全国救灾体系做出因应措施?为什么政府当局老是慢半拍?何以雨灾当天早上,马英九还安排做健康检查?无怪乎受灾人民把怨气出到巡视官员身上。经济不景气加上天灾人祸,对马英九的形象造成重创。
以邱吉尔、戴高乐的历史功业,人民都对这两位领袖展现无情的一面。马英九并无历史功业,只是蒋经国、李登辉执政时代培养的精英,站到了有利的位置,加上之前有陈水扁做为“负面表列”,陈水扁的“贪腐”强化了马英九的“清廉”,陈水扁的“恶搞”突显了马英九的“守成”,陈水扁的“强硬激烈”衬托了马英九的“无所作为”。这种对比对马英九的形象与选举大为有利,但执政一上路,就面临残酷考验。
民主体制下的庸才
以“经济总舵手”萧万长为例,选前“马萧配”形成加乘效果,证明民意望治心切,“九万兆”成为亮丽的希望与口号,3月23日迄5月20日,社会充满乐观的愿景与期待。但五二○后,萧万长就成为“没有声音的人”,成为彻彻底底的“藏镜人”,不见任何意见的表态。“经济总舵手”尚且如此,更何况精英人才是否能为马英九所用?马英九的决策思维以及决策圈子又是怎么一回事?
2000年以来经过两次政党轮替,加上朝野的无限上纲对决,以及媒体“第四权”的不断扩大,人民是比过去任何时刻更严格且更挑剔地看待政治人物,电视政论节目对政治人物的批判,对人民的思考方式产生潜移默化影响,对陈水扁的严格批判,必然地转移到马英九身上。马英九上任才两个月就落到50%左右的“不满意度”,每两人就有一人对马英九不满,则是民主政治与“媒体洗礼”所造成的后果。
民主政治能造就邱吉尔、戴高乐式的英雄典范,但也有平凡无奇的萨科齐、小布什、福田康夫;哪怕很有可能当选下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完全没有治理国政及外交经验,也没有人敢打包票他是不是能干、出色的总统。这就是民主政治,它一方面有政党轮替、任期限制的伟大设计,但也要容忍平庸、无能的人透过选举制度当选的领导人。民主政治也是自作自受,人民既然做了决定,就要概括承受一切,哪怕有怨言也要往肚里吞。
回过头来讲,马英九上任才两个月,民调支持度就打了对折,连中间选民都跑掉一半,马英九能不深自惕励、找出方法来吗?否则未来三年十个月怎么度过?
·作者是台湾资深时事评论员
<<上一篇文章:揭秘:庐山会议言论针针见血刺痛毛泽东
>>下一篇文章:税收过度增长可能导致经济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