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之道 > 正文

中国人应该珍惜方舟子


3599 人阅读  日期:2014-01-15 09:46:27  作者/来源:王圭


1月13日,方舟子宣布正式起诉崔永元侵犯名誉,诉状称针对“转基因食品”话题,双方在微博上进行了争论,原告指出被告许多言论没有事实依据。再后,被告转各种各样的涉及原告的谣言,对原告进行人身攻击;被告还发表了数十条对原告的侮辱、诽谤微博。

不久,崔永元对起诉做出了回应:“我认为你胜诉的机率等于零,还是要鼓励你走正路不走邪路。”被告劝原告“不走邪路”,荒诞不逊于这场鸡同鸭讲的论战本身。然而,微博调查中区区4.63%的支持率表明,崔永元给方舟子定性的“邪路”已经成为“反方”群体的某种共识。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反对方舟子?

首先,对于相信“吃转基因会改变人的基因成为基因武器”、“转基因种子都在洋人手里威胁国家安全”之类谣言的“反转派”而言,宣传舶来品“转基因”无害的方舟子无异于“汉奸”,汉奸走的路又岂能是正路?
其次,“转基因”对于人类或环境的影响,现在国外也在争论,挺也好,反也罢,是不是等人家争出个一二三来,中国人再跟进?

第三,方舟子唯恐天下不乱,打韩寒、灭李一、揭唐骏,和他有关无关的人,他都去打假、挑事,纯粹是制造话题炒作,近乎网络推手以吸引眼球牟利。

第四,方舟子毫无学者风度,时时以科学权威自居,却总纠缠于鸡毛蒜皮,不容许他人质疑,对别人的错误穷追猛打,甚至狂揭隐私,受到攻击则无所不用其极。

凡此四种,似可为网上、线下诸多“反方”者注,借用毛泽东的一句名言:“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人们对于方舟子的不宽容,虽不是阶级仇、民族恨,却折射出根本的意识形态冲突。

具体而言,我们所处的中国社会,结构和文化根源确立于南宋之后。经历了儒家向下扎根,皇权退归县以上的过程,最终构建了以姓
氏宗族为基本单位、以儒家(理学)为意识形态共识的国家—宗族共治体系,儒家的一系列价值理念也异化成为道德至上的价值观概念、共同信仰。

1949年前后的大革命,摧毁了旧的宗族社会,却无法将慎入民族骨髓的价值观印记消除,而且之后的社会主义文化改造,仍旧强调国民性重塑,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己任,观察其细节,依旧是道德领域的重新阐释。所以,在前30年的改造尝试彻底失败后,旧道德的回潮毫无滞碍。

正因为如此,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排外主义在114年前促成了华北大平原上的义和团们拆铁路、割电线、烧教堂;又在类似的表述指引下,于47年前创造了火烧英国代办处的外交奇迹;再混杂着各种西方阴谋论的想象,在当下,创造出一条又一条关于转基因的谣言,仿佛一旦中国有了转基因就会亡国灭种一般。

其实这种当代义和团的臆想根本不值一驳,试想,对于力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当道诸公而言,严防死守各式敌对势力向来是重中之重,如果真有亡国灭种的外国阴谋,岂会轮到这些连“基因队列”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的老百姓着急?

至于“缓进”、“观望”的人们,其实采用的仍是“拖”字诀,不做判断、不下结论、不担责任。试问,如果西方关于“转基因”的伦理争论一日不尘埃落定,中国的转基因研究是否便一日不起步?毕竟连袁隆平都曾公开表态愿亲身试吃中国自己研发的“转基因”大米,近日更明确表露要尝试“转基因”研究的态度。

在此条件下,纵然“推广”的过程应该充分个人的选择权利,这些抱持着“缓进”、“观望”观念的人们,又是否敢于明确回答一问:“转基因”究竟是好还是坏吗?

同样,质疑方舟子打假方式的人们,指责方舟子在公共领域发言形象的人们,评论出发点都脱离了“是非”评判,而陷入了道德判断的怪圈。

面对“转基因”这样的科学问题,如果我们不去考虑正误,而将所有的公共领域辩论都归结为“生是非”,那绝不是方舟子的错误,而是评论者的是非不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应该因发言者的姿势、态度而改变,这是科学、理性的基本要求。

反观中国式的道德判断,上承清代红极一时的“忠恕之道”,惟上是从、惟力是从,为君粉饰、为友遮掩,活脱脱演出一幕知识分子“流氓化、帮会化、市侩化”的丑剧。在这种环境之中,论是非的永远是少数,譬如清代于成龙、岑春煊,明代海瑞这样千古留名的清介之辈,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一样是“非主流”。

不仅如此,这个道德判断体系,还要求“腹有诗书气自华”,如不能满足则斥之为另类,事实上,这仍旧是旧式文人的交流方式和价值判断标准的遗毒作祟,试问一样米养百样人,为什么人与人的交流方式也要做出一个模板?这种模板思维之下,个人的意志和性格又该如何张扬?没有张扬的个人,科学、理性的创造力又从何而来?

正如昨天的“凤凰网评”中引用维纳的名言:“科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只在人们具有信仰自由的时候才能繁荣起来。”真正的信仰自由,同样需要突破旧有价值观体系、道德偏见的束缚,正如西方社会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是掀掉教会的两片瓦一样,科学、理性的全面树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从这个角度来看,面向现代化的中国社会,需要做的绝不应该只是给方舟子一点点宽容,相反,应该珍惜方舟子的存在,作为与旧时代传统搏斗的勇士,他的所作所为,堪比哥白尼为中世纪欧洲带来的理性之光,尽管微弱,却顽强之极。

相关链接:




2014-01-15 09:52:27 网友
[2楼]:
他们夫妇造什么假了。举例说明。以前我听说过有人说:“方的夫人论文造假”。但后来人家夫人反驳的有理有利有节,充分展现了人家的风采、文采。是个才女。不愧是方舟子的妻子。
2014-01-15 09:50:36 网友
[1楼]:
这两个人我一直都喜欢,但自从将争论升级为谩骂和人身攻击,我就不禁对央视这样的机构对人性情的塑造产生了怀疑,究竟是怎样的滋养会让一个相对理性的人变成了那样一个不容质疑的人,一旦质疑便恨不能拳脚相加。凭心而论,方的质疑几乎都没有失手,正因为中间没有利益关系,才显得他的可贵,质疑别人的厉害关系则越发显得质疑者的小人心态。珍惜方舟子吧,要是没有这样的人存在,我们会永远生活在指鹿为马的社会里!!!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何珽律师、何震达律师在线 咨询电话:13957586839 | 技术支持:何珽 | 浙ICP备2021008149号 |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5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