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调控应以增加收入为纲,汇率被动升值不可取
1015 人阅读 日期:2008-09-08 18:41:07 作者/来源:林洸耀
路透北京9月5日电(记者 林洸耀)---中国资深经济学家陆德建议,当下中国的宏观调控需要从解决中低层收入增长滞後这个基点出发,通过主动提高劳动者工资等要素价格,而不是仅仅依靠提高名义汇率来抑制顺差,以解决国际不平衡问题.
他在接受路透专访时表示,人民币应该采取"主动升值"策略,即调整"购买力平价的诸要素",提高劳动者工资、增强购买力,通过提高成本价格"传导推动"而影响实际汇率,这样的结果既减少了国外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平抑了顺差,同时又扩大了内需.
"被动调整名义汇率的方法,只适于解决暂时性汇率波动和小量型贸易顺差的问题,而不应用来解决中国经济结构失衡所产生的贸易顺差问题."已故前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的长子、亚洲知识管理协会院士的陆德对路透表示.
中国自2005年7月开始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至目前已经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已浮动升值超过18%.中国在2006年和2007年仍然保持了高额的贸易顺差,分别为1,774.7亿美元和2,622亿美元,今年上半年顺差有小幅回落.
这位曾担任国家开发银行信息中心局局长的经济学家认为,主动调升要素价格而不主动调升名义汇率,就没有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少或延缓了热钱对中国金融的冲击,也有利于中国采用独立自主的金融调控政策.
中国6月末外汇储备总额已经超过1.8万亿元,分析者认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热钱流入.决策者正通过严格检查等措施来解决这一令人头疼的问题.
收入增长滞後是根本矛盾
陆德认为,中国经济前一段遇到的许多问题,例如收入分配形势恶化、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股市和房地产价格泡沫趋势等,其基本矛盾均在于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长的滞後问题.
"收入增长滞後问题造成了国内总需求的不足...由于国内消费不足,供给就向国外市场扩张,从而又造成了外贸顺差持续巨额增长、流动性过剩,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股市和房地产超常增长等问题,有些已形成恶性循环."陆德称.
统计局此前公布数据显示,中国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农民收入增长10.3%,均低于GDP(国内生产总值)10.4%的增速.
他认为,提高劳动力工资等于提高了国内和出国产品的成本价格,但却增加了百姓的收入,减少了贫富差距,提高了购买力,消除和缓解了国内诸多的经济矛盾.
陆德补充称,"购买力平价诸要素"的主动升值调控主张有两个必要条件,即劳动者收益的增幅要高于物价的涨幅,且财政要向民生和公共服务倾斜,哪怕出现赤字,渡过这段调整期,会回到均衡发展的良性轨道.
适度通胀可容忍
陆德表示,中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正处通胀期,加重了通胀压力,加上今後关于劳动力要素、资源要素、环境要素的价格都要调整,因此中国通胀水平可能会有长期化的趋势,对此必须要有思想准备和心理预期.
"我个人的预测是,在今後2-3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经济将可能处于'相对高的适度通胀和较高的经济增长'这样一种经济状态中,且要保持一段时间,至少到2010年."陆德称.
中国政府当前仍对通胀保持警惕.虽然食品价格出现回落,终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从今年2月的12年高位8.7%降至7月的6.3%,政府正在担心高企的工业品出厂价格(PPI)蔓延至其他商品领域.
陆德认为,如果仍然按老思路来宏调,把通胀当成"洪水猛兽",认为一压住就万事大吉了,而不去思考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麽,不把适度通胀认为是解决基本矛盾中必然出现的一个环节,那麽通胀虽可暂时消除,但基本矛盾仍未解,则通胀终究後期还会有更大的爆发,损失会更大.
"我并不认为通胀是好事,但为解决'扩大内需'的目标,此现象又是必然会出现的.我们的战略思路,因不是去躲避适度通胀,而是因着力考虑如何去提高居民和社会承受通胀的能力.通过适度通胀,去解决国内长期未决的基本矛盾,从而最终消除通胀压力."陆德称.(完)
<<上一篇文章: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成果及走势
>>下一篇文章:法院审判工作也要讲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