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西屏:马英九是台湾的“极品”
2097 人阅读 日期:2008-07-02 19:44:28 作者/来源:台海网
台海网7月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陈小清)在公众面前,曾任台湾《中央日报》副总编辑、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编辑的马西屏是台湾著名的电视时事评论员。在从事新闻工作期间,马西屏成为首位囊括四座代表台湾新闻界超凡地位奖项的新闻人。这些年,他还出版了10多本畅销书籍,成为一位名作家。
1998年,尽管与前台北市长陈水扁做了多年邻居,出生于屏东的马西屏仍然决定为自己并不认识的马英九助选市长,并从此开始研究这个传说中的政治偶像。
2002年,他出版的《谁识马英九》一书不仅风靡台湾,更让当时参选连任台北市长的马英九人气急升。
由于与马英九相当熟悉,并是研究马英九的专家,现专职教书的马西屏经常成为媒体采访的对象。在马英九上任一个月之际,本报记者拨通了马西屏先生的电话,探讨的还是不变的话题——— 解读马英九。在交谈中,马西屏对马英九的人格特质和两岸理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首次对他心目中“没有缺点的马英九”进行了“批评”。
人物名片
马西屏生于屏东,个性如艳阳般热情爽朗。他就读于台湾大学图书馆系时,展露出对公共事务的热衷以及对时事新闻的关心。在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毕业后,即于1983年投身于 《中央日报》正式成为新闻界的一分子。在官至副总编辑时,转至商务出版社担任总编辑。1995年,他受文化大学新闻系之邀,担任兼职讲师。在从事新闻工作这段时间里,接连获颁吴舜文新闻奖、“行政院新闻局”金鼎奖之新闻报导奖、第二届社会光明面新闻报导奖、曾虚百公共服务奖。
马英九的人格特质
“公领域的马英九是可以批评的,但私领域的马英九,我认为是台湾的‘极品’,堪称典范。”
记者 (以下简称记):您为什么会研究马英九?之前您与他认识吗?在您眼里,他是一个什么人格特质的政治人物?
马西屏 (以下简称马):我和马英九结缘于他第一次竞选台北市长期间,当时我在他竞选总部帮忙。通过那次近距离接触,我觉得他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于是起了研究的兴趣。要想真正认识马英九,必须从公领域和私领域两个层面来看,并且一定要分开来看。在公领域部分,马英九可以拿出来讨论甚至批评,他的政策好不好,行政能力强不强,治“国”理念对不对,这些都是可以讨论的。但是,在私领域部分,他的品格、心性、人品、行为等,我认为是人中极品。不说在政坛领域里很难找到这样的人,就是普通人,也非常难做到他这个境界。因此,公领域的马英九是可以批评的,我也曾批评过他,但私领域的马英九,我认为是台湾的“极品”,堪称典范。
记:马英九的这种人格特质是如何形成的?
马:第一,他的本性本就很清洁干净;第二,他父母用心雕琢,从小就教他背四书五经、讲忠孝节义,所以,马英九深受中国传统文化陶冶;第三,最重要的是,他自我要求太严苛。我曾经问他:“很多事情一般人做不到,你为什么做得到?”他就说:“西屏呀,勉强成习惯,习惯变自然。我一开头也是勉强自己,勉强久了就成了习惯,习惯之后就变成自然了。”第四,他可能是全台湾甚至全中国最注重行事准则的人,如我们很多人都有座右铭,但通常只是五分钟热度,而他,自有了座右铭后,就把这个座右铭深植心底,并严格按照这个去做。所以,我常常说研究马英九,其实非常简单,只要知道他的座右铭,就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马英九的独特之处
“他的心境是最干净的,自我要求是最严格的,这一点他已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记:对于马英九的优缺点,台湾许多人都有评价,廉洁、节俭、形象清新这些都是优点;但也有人说他为人处世不够圆滑;做事太坚守原则,帮助他的人帮了他,却没有任何好处等,对于一位政治人物来说,这些好像都可算作缺点。
马:从真正的政治学理论上来看,这些其实都是优点。我以前在他竞选总部呆过,算得上是一个跟他很亲近、挺重要的人物,结果那一年整个竞选总部跟他进台北市政府的只有一个人,其他用的都是外面的人,这表明他没有“马家军”问题,没有结党营派,都是为“国家”举才,对政治人物而言这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因为政治人物必须建立自己的势力。
记:您写过很多书,都是关于政治人物的,比如《别了,登辉先生》、《百分之九十的秘密》,您觉得在台湾的政治人物里,马英九跟他们相比,其独特之处在哪里?
马:我觉得他的心境是最干净的,自我要求是最严格的,这一点他已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举例来说,即使坐在车里他都是规规矩矩,不跷二郎腿、不抖腿,手上有东西不丢,吃便当要吃得光光的。每一件小事,他都循规蹈矩。我曾问他:“你怎么可以做到这一点?”他告诉我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他博士论文写完之后,指导老师修改时首先改的是文章的标点符号。他觉得奇怪,问老师为什么这样。老师说:“如果小事不注意,大事就一定做不好。”他说从那时起他就要求自己做芝麻小事都要注意。第二件事是他看到胡适的一篇文章,说有一天胡适凌晨三点坐车,看到红灯,司机仍向右转,胡适说“你不能右转”,那人说:“没有人哪,只有车。”胡适就说:“在无人时,你做什么事情就更能看出你这个人的品德。”马英九受此影响,就算是没有人,公共场合他也严格要求自己。
记:陈水扁和马英九都是学法律出身的,但从您刚刚讲的这些来看,我感觉他们两人好像正好是两个极端。
马:马英九是法律学者性格,他在大学教法律,是依法行政。陈水扁是律师性格,狡猾,只问胜败,不问过程,只想打赢官司,不管是否符合程序,不管是非黑白。因此,马是法学学者的心,陈是律师的心。陈水扁不但不守法,还玩法,他最可怕的一点是故意曲解法律。本来他可以利用八年时间留名史册的,当然他现在也是留名史册,只不过不是美名,而是骂名。
马英九最主要的问题
“跟能力、魄力不够没有关系,他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给自己搞了个紧箍咒,一定要依法行政。”
记:马英九任市长时是高人气,民调一直很高,但就任“总统”后的一个多月来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民调也下跌了很多,您如何看待他这段时间的表现?
马:他的表现不能打分数,因为他太“龟毛”了,这点我要严厉批评他,我不赞成这样。马英九依照“宪法”精神,弄了个“紧箍咒”戴在自己头上,就是依法行政和比例原则,所以他一再表示他一定要遵守“宪法”,只管“外交”、“国防”和两岸,其他他不管。他不能站在第一线,要永远站在第二线。所以,有灾他不能出来,经济他不能出来,教育他也不能出来。他不知道,这跟民众的期待落差太大了。
记:很多人之前说他在很多事情上表现得能力不够、魄力不足,马英九就任后的表现,是不是印证了这种说法?
马:这跟能力、魄力不够没有关系。他父亲曾说,“我儿子最大的缺点就是太依法行政,所以守心有余权变不足”,意即他根本不懂权变,造成他和民众的期望落差太大,这会对他造成很深的伤害。顺世的时候,你这样做会获得美誉;乱世时,民心望治,即你要出来解决问题。现在可以说是“乱世”——内忧外患,国际形势很不好,油价不断上升、通货膨胀等问题导致经济很危险,这时民众的望治心理会更加强烈,而你躲着不出来解决问题,无疑会跟民众的期望形成太大落差。他和李明博(韩国总统)完全相反,李明博是太强势,他认为要CEO治国,什么都要听他的,马英九则倒过来,他不做,其实两个都错了,倒是他们中和一下刚刚好。但了解马英九的人都知道,他要走出这个框框太难了。
马英九的两岸理想
“两岸若能签订和平协定,是中华民族了不起的事情。我觉得这是马英九心中的理想。”
记:在民调中,两岸方面却得到肯定。这段时间我们也看到“两会”复谈、周末包机等都进展得很顺利,您曾说他个人对两岸议题有特别的关怀、兴趣,对于两岸问题马英九也有一套自己的看法,那他的真正想法是什么?
马:他真正的想法是希望用四年甚至八年时间把两岸问题彻底解决。但是,他有个缺点,就是他想做全民“总统”,并且他以前是权贵,一直在深宫大院里长大,不了解民间的想法,直到竞选台北市长时才深入台湾民间,这时才发觉他背负着外省人的原罪,受到很大的排挤和攻击,至此他才体会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他上任后任用的一些人已经做过头了,族群融合他做得太刻意了,已经违背了他“用人唯德、用人唯才”的原则,而是变成了“用人要去除他外省的原罪”。所以,这种情况下,他对两岸虽怀抱着理想和憧憬,但脚步会非常务实,他曾对我说:“两岸可以融冰,但不能融得太快,否则会变成一滩洪水。”他一方面放,一方面又不能放得太快,免得人家说这是“外省人要把台湾卖给大陆”。
但是,我认为他会逐步开放,因为我对他太了解了。我觉得透过两岸间不断地释放善意,一步一步来,两三年之后,只要台湾承诺不走向 “独立”,同意一个中国原则,我相信两岸能够签订一个50年和平协定。马英九执政的第三年或第四年会是非常好的机遇。两岸若能签订和平协定,是中华民族了不起的事情。我觉得这是马英九心中的理想。
如果进展顺利的话,两岸领导人真的可以创造这么一个名留千古的佳话,这是中华民族很重要的一个里程碑。现在,最好的时机摆在这里,最好的舞台在这里,全世界没有谁拥有这么好的机会,两岸领导人是不愿意错过的。现在的两岸领导人都具有一种开阔的胸襟,开明的思想,开放的理念,所以两岸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
相关链接: